(相关资料图)
接下来是针对晚期斯多葛主义的介绍了,比较典型的人物像是塞涅卡、埃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等等,大约还能再占用三个篇幅就能正式进入斯多葛主义体系的介绍了
晚期斯多葛主义
公元前二世纪的斯多葛主义与公元前三世纪的斯多葛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之所以这样的的原因很简单,对于晚期的斯多葛学派,我们有完整的文本可以阅读,而不是必须依赖其他人(通常是敌对的)作者保留的引文和他们思想的二手报告。关于这一时期斯多葛哲学发展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传统观点认为,已故的斯多葛学派对逻辑和物理等技术学科失去了兴趣,而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实践伦理学上。然而,这种印象可能只是反映出流传给我们的文本所具有的性质,而非哲学关切的任何实质性转变。最著名的晚期斯多葛派作家包括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但我们也将考虑一些次要人物,例如科努图斯【卢修斯·安纳乌斯·科努图斯,在尼禄统治时期蓬勃发展,当时他在罗马的家是一所哲学学校。】和莫索尼乌斯·鲁弗斯【莫索尼乌斯·鲁弗斯,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在尼禄为罗马帝国皇帝时于罗马教授哲学,公元65年时流亡离开罗马,加尔巴统治时期返回。韦斯巴芗统治时期曾驱逐大量哲学家,鲁弗斯得以短时期内幸免,但最终仍被赶走。鲁弗斯还是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老师。】,以及希罗克勒斯【奥卢斯·盖利乌斯(Aulus Gellius)提到他是他的同时代人之一,并将他描述为“严肃而圣洁的人”。主要作品为《伦理学基础》,其中一部分纸莎草纸碎片于1901年在赫莫伯里斯(埃及附近)被发现。这篇300行的片段讨论了自我认知,并认为所有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感知自己,自我感知是动物的主要和最基本的能力。现存作品中最著名的片段描述了斯多葛派的世界主义,并通过使用同心圆来描述。其将个人描述为由一系列圈子组成:第一个圈子是人类的思想,接下来是直系亲属,其次是大家庭,然后是当地社区。接下来是邻近城镇的社区,其次是你的国家,最后是整个人类。根据耶罗克勒斯的说法,我们的任务是把圈子拉向中心,把人们转移到核心圈子里,让所有人都成为我们关注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将儒家的或者说传统的中国人际十分相似。】和克里奥米德斯。
塞涅卡
塞涅卡是第一个有大量文字作品存世的斯多葛主义者;实际上,塞涅卡的文集是现存的体量最大的斯多葛派文本。当我们谈及另一个文集——埃比克泰德的作品时,其真实作者很有可能是他的学生阿里安,而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则是别具风格,这使得它区别于其他的斯多葛派作者的文章,因此,塞涅卡的哲学作品就具有了额外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想要阅读一位斯多葛主义作者的文章,我们就不得不返回到塞涅卡那里,因为他是迄今为止作品保留下来的最重要的斯多葛派作者。
不幸的是,塞涅卡的名誉有所损害,一方面,他自古就被指责虚伪,这种指责源于他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他生活的部分细节(包括他作为暴虐皇帝尼禄的导师)之间明显的不协调。另一方面,他的道德著作在古代哲学研究中经常被边缘化(尽管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因为它们达不到我们在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那里能见到的那种程度的严谨性。同样地,他还被指责为折衷主义,并暗示他甚至可能不是了解斯多葛主义的好的信息来源。但是如果仅仅依据塞涅卡对早期斯多葛主义的忠实程度来批判他,这实在是有失偏颇。我们应该记得一点,从历史上看,塞涅卡的作品一直是后世阅读者的关键来源,也是在西方构建起斯多葛主义形象的中心人物。部分原因是由于塞涅卡与圣保罗之间存在一系列信件,这些信件被认为具有真实性(尽管现在被认为是伪造)【由于两者在历史时间上十分相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排除两者存在交际的可能,关键是后世的基督教在取代斯多葛主义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思想内涵,并且这些信件被认可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在文艺复兴之后,新斯多葛主义兴起的期间,可能是研究者为了不违背教义或者为了让斯多葛主义发扬,具体可以参照古往今来那些思想被拿来篡改并利用的例子,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因此神父、中世纪的读者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都将塞涅卡视为异教的哲学家,但他的作品却被认可(至少不与基督教发生直接冲突)。
塞涅卡现存的哲学作品中有一个重要的系列——道德书简,写给其好友兼学生卢基利乌斯,这些书信涉及了大量的哲学主题和一系列《对话录》。实际上,对话录在文学形式上更接近于散文,文章包含:《论普罗维登斯》、《论圣人的一致性》、《论愤怒》、《致玛西亚的安慰》、《论幸福生活》、《论灵魂的宁静》、《论生命的短暂》、《致波利比乌斯的安慰》、《致赫尔维雅母亲的安慰》。除了这些,还有两部较长的散文作品,主旨关乎政治领导人的伦理问题【这里可能是塞涅卡对于皇帝尼禄的政治行为的反思,也为后来塞涅卡之死埋下了伏笔】,分别是《论利益》与《论慈悲》。还有一些保存下来的作品是关于气象学和物理学问题的研究,即《自然问题》。除了这些散文作品之外,塞内卡还创作了一系列悲剧,这些悲剧已被证明对后来的文学有很大影响,一些人认为这些悲剧的内容反映了他的哲学(见 Rosenmeyer 1989)。他还创作了一篇讽刺将皇帝克劳狄乌斯神化的作品,名为《南瓜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发布时间:2023-06-17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经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